新闻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第十一届中国工业论坛举办
时间:2015-06-29  浏览:1862次  

  主题为“中国制造2025,迈向强国之路”的第十一届中国工业论坛6月26日在京召开。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出席会议并做主题报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毛伟明、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路耀华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熊梦、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陈斌、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李北光做主旨演讲。



  论坛上,《中国制造2025》互动访谈、中国工业新闻网全面改版升级并上线发布、中国工业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中国工业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示范项目、中国工业品牌新丝路之旅、中国工业年度人物等主题活动精彩纷呈。中国工业报社社长张波做了“中国工业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发布工作报告”。论坛发布了“中国工业企业品牌竞争力2014年度榜单”、“2014年度中国工业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项目”、2014年度中国工业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功勋用户、“2014~2015中国工业年度先进集体、先进人物”榜单。


  聚焦五个关键点


  毛伟明在做“凝心聚力,聚焦目标,共同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主题发言时表示,最近一个时期,中国概念在世界经济版图中的战略举措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并形成热点。“一带一路”、亚投行、《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新布局新提法,为我们积极创造外部环境、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重塑全球经济格局、稳步推进经济强国之梦创造了重要载体和平台。他认为,本次论坛“中国制造2025,迈向强国之路”的主题鲜明,议题重大,意义非凡。


  国务院近日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强调了制造业的重要性。毛伟明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正处于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制造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调速不失速、量增质更优,推动产业结构和产品价值向中高端迈进,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


  谈及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体会,李毅中强调了五个重要方面。一是创新驱动将有效提升生产力要素的质量和水准,推动经济发展。二是要进一步改进完善创新机制,建立制造业产学研用相结合开放式的创新体系,抓好国家、行业、企业三个层面的科技攻关。三是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是主线,智能制造是重点,互联网+是行动计划,实体经济企业是行动主体。因此,要推进智能制造,要抓重点行业、抓试点企业、抓“互联网+制造业”的关键环节。四是坚持“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既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又要加速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五是制造业要抓住发展国际化经营融入全球产业链的新机遇,走向国际,为发展外经外贸提供有力支撑。



  抢占四个制高点


  毛伟明强调,如果用一个词来表述《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就是由大变强,用一句话来表述,就是抢占具有国际产业竞争力的战略制高点。具体为抢占四个制高点:


  一是抢占智能化制造的制高点。要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使得以生产者、产品和技术为中心的制造模式加速向社会化和用户深度参与转变,加快推进生产方式、发展模式发生深刻变革。同时,智能制造设备以及智能化生产线的推广普及,将为传统行业的改造提升提供巨大的市场机遇。


  二是抢占服务型制造的制高点。要大力鼓励和支持制造业企业通过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网络精准营销和在线支持服务等,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集成总承包服务转变,由提供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研发设计、科技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为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能力。


  三是抢占绿色制造的制高点。要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对高耗能行业和传统制造业大力推广应用绿色工艺技术和装备,促进新兴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要不断提高制造业资源利用效率,逐步提高绿色低碳能源使用比例,推行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生产方式,大幅度降低我国制造业的能耗、物耗和水耗水平。要加快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到2020年计划建成千家绿色示范工厂和百家绿色示范园区,到2025年主要产品单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四是抢占人才资源制高点。要加强制造业人才发展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组织实施制造业人才培养计划,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完善从研发、转化、生产到管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人才提供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更加多样的评价体系、更加开放的发展氛围。


  毛伟明强调,建设制造强国是国家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把“两个百年”目标具体落实到工业领域,加快推进工业提质增效升级,必须全面发力,共同推进。


  中国工业论坛由工信部指导,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特别支持,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支持,中国工业报社等单位共同主办。国务院国资委、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工信部装备司、科技司、规划司等部门相关负责人,部分地方经信委代表,工业企业代表等300余人参加了论坛。

 
版权所有:磁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辽ICP备1401814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