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揭开“工业黄金”的面纱,从稀土材料大国迈向稀土应用强国!
时间:2019-05-07  浏览:6650次  

“稀土”广泛分布在地壳中,丰度高于铜、锌、铅、银等元素。稀土英文名字 Rear  Earth,译为“稀少的土”。实际上,稀土非土,稀土不稀。目前,常见的稀土产品的主要形式包括:混合碳酸稀土(非流通中间产品)、稀土盐类、稀土氧化物、稀土金属等。稀土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

稀土元素(Rare Earth)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镧(lán)系元素和钪(kàng)、钇(yǐ)共十七种金属元素的总称,简称稀土(RE或R)。



稀土的发现始于18世纪末,当时人们把不溶于水的固体氧化物称之为土。1794年芬兰化学家加多林称从这种矿物中发现了一种新元素“钇( yǐ)土”,将其命名为 钇( yǐ)。人们就把这一年看作是稀土元素“钇”的年代。

虽然稀土在自然界储量巨大,但由于稀土一般是以氧化物状态分离出来的,其冶炼提纯难度较大,显得较为稀少。17种稀土元素并不是在同一时间被发现的,从1794年第一个稀土元素钇被发现,到1947年最后一个稀土元素钷被发现,整整经历了153年。



1947年开始,美国科学家发明了用离子交换法分离稀土,并由著名学者斯佩丁(F.H.Spedding)改进了离子交换法工艺,能制备出公斤级的纯净单一稀土,为研究各种单一稀土的本征特性和开发稀土的用途创造了基本的条件。使人们逐步对稀土丰富的光、电、磁和核性质有所认识,为各种稀土功能材料的研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由此,稀土才由充满误会的元素发现期,真正步入了产业化发展和作为战略元素的应用黄金期。

稀土每个成员均有特性。它们个个身手不凡,在国民经济各领域各显神通。特别是研究稀土元素特有的丰富的电子能级,利用其优异的光、磁、电、声、热性能可以开发出拥有优异功能特性的新材料和新器件。科家们一致预言,在21世纪六大新技术领域——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空间和海洋,稀土这个元素大家族一定会做出显赫的贡献。




中国的稀土储量最多时占到世界总储量的71%左右,是名副其实的稀土资源大国。但早期由于我国未能掌握稀土提纯技术,不得不将稀土出口后由别国加工成成品再行进口,相当于以低价售出再以高价回购,实在是很不划算。

基于这样的现状,“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先生终于坐不住了,他提出了适于稀土溶剂萃取分离的串级萃取理论,可以一步放大稀土萃取分离工艺,并能直接应用于生产实际,使原本复杂的稀土提纯变成了“傻瓜式”操作,这一创举直接使我国从稀土资源大国摇身一变为生产大国,徐光宪先生也获得了稀土界“袁隆平”的美誉。




上世纪70-80年代,方毅副总理受小平同志委托七赴包头,领导和组织稀土资源综合利用和科技攻关工作。这期间,在老一辈稀土选矿和冶金专家的帮助下,几代稀土人战天斗地,艰苦奋斗,不断探索,先后完成稀土选矿和冶炼分离工业化试验,打通了原料生产的各个环节,生产经营持续向好。

经过半个世纪的奋斗,我国建成了较为完整的稀土工业体系,稀土行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稀土工业发展迅猛,稀土开采、冶炼和应用技术研发取得较大进步,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不仅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资源生产、出口和消费国。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小平同志1992年自豪地说:“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2018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示:要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新产业、新应用,不断提升稀土的利用价值,延长产业链条,推进中国由稀土材料大国迈向稀土应用强国。

稀土工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促进和支撑作用。特别是中国生产的稀土永磁材料、发光材料、储氢材料、抛光材料等均占世界产量的70%以上,满足了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需求,也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支持。




稀土,一直以来,在石油、化工、冶金、纺织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而由稀土制成的钕铁硼永磁材料,凭借体积小、磁力大、抗衰减、节能环保等特点,成为“稀土中的黄金”。

国防军工、工业生产、社会生活等各个关键领域,都离不开稀土永磁材料技术。一个前所未有的、无比巨大的、充满潜力的磁科技产业正在形成,像“迈格钠”这样领跑中国永磁应用技术的优秀企业,正在成长为全球永磁应用技术设计、制造、集成、节能减排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领导者。

 
版权所有:磁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辽ICP备1401814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