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6%,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继续保持较快下降。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与支持,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节能环保的政策与法律法规,同时也为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为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也为其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目前,我国节能环保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技术装备迅速升级,产业领域不断扩大,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整个产业已初具规模,具备快速发展的基础,在未来较长时间内有望保持年均15%至20%的增长速度。到2018年,我国环保节能产业产值将超过11万亿元,占GDP 比重超过10%,成为世界最大的节能环保产业市场之一。
据测算,2015年我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潜力超过4亿吨标准煤,可带动上万亿元投资,节能服务业总产值可突破3000亿元,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市场空间巨大,城镇污水垃圾、脱硫脱硝设施建设投资可超过8000亿元,环境服务总产值将达5000亿元。尤其是环保投资,过去3年全社会环保投资每年新增1000多亿元,未来几年我国环保投资需求约在8万亿至10万亿元。可见,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市场空间广阔。正因如此,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新兴的支柱产业。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正视一个事实,即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仍存在诸多发展困难和瓶颈,其发展现状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不够完善。突出表现是与产业相关的政策过于分散,有些政策还没有形成具体的实施细则,环保法律处罚条款极弱,节能环保产品、技术和服务行业标准、规范条例建设落后。
节能环保产业的管理体制不够顺畅,缺乏清晰、高效的行业归口管理部门,各部门、各地方的节能环保产业与国家总体规划难以对接,国家的目标任务难以真正科学地由上到下贯彻落实下去。
市场化程度不高,市场秩序不够规范,投融资环境不乐观,对企业形成逆向淘汰。目前,节能环保产业运营服务市场还没有开放,民间资本难以介入,造成对社会资本的挤出效应,逆市场化态势明显。节能环保产业市场条块分割、地方保护主义和行业垄断现象仍然严重,节能环保产业进入门槛偏低,市场竞争秩序混乱,监督管理缺位,导致逆向淘汰机制形成,阻碍节能环保企业的健康成长和产业的良性发展。
此外,企业自主研发投入少,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综合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不强。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体而言是多而弱、小而散,产业集中度低,大企业所占比重不足0.4%,导致自主研发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关键技术,最终导致竞争力弱。
节能环保产业是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我国现阶段重点扶持的新兴战略产业之一。从长远看,未来节能环保产业产品将向高端化、成套化方向发展。我国在节能环保常规技术产品生产方面已比较成熟,但在脱硫脱硝一体化设备等高端技术产品方面较为缺乏。未来具有研发实力的国内节能设备、污染治理设备、资源综合利用设备骨干龙头企业将面临广阔的发展机遇,也将促进市场和行业秩序的进一步整合与规范。
节能环保服务业将成为产业新的增长点。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能源需求呈刚性增长,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这在客观上将促进节能环保服务业的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有望再度进入发展黄金期。